“五大意外收获”的真相
雾霾就像幽灵一样越过长江,穿过弄堂,将整座城市包裹起来,航班大面积延误,市内交通拥堵不堪,中小学停课……人们的生活陷入一片混沌中。
对于雾霾,南方的民众表现出了更大的恐慌。在南方人看来,霾是北方城市的专属,现在却蹭地一下来到自己身边,雾霾成了整个国家的噩梦。
民众在各种场合以自嘲表达着对环境日益恶化的焦虑。央媒一直给人严肃正统的感觉,这次利用雾霾来黑色幽默一下,引起网友如此大的反弹,估计连作者也没想到。
“五大意外收获”实则对应了现实中的五大问题:不团结、不平等、不清醒、不幽默、缺知识。
雾霾是中国之痛,也是世界之痛。雾霾顶在伦敦的天空,英国人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去治理。今天顶在中国人的头顶,老百姓品到了伤,更经受了痛。每个人都会在这场雾霾中,感受到一种责任,一份教训。
天空的雾霾呛在肺上,也呛在心上。 这“五大意外收获”表面上是幽默、是戏谑,却折射出当下中国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反思,是行动,而不是毫无用处的语言暴力。
雾霾给国人的真正收获
事物都具两面性,雾霾带给国人伤痛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收获。
1、让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大范围的雾霾跟燃煤有密切关系。据统计,2012年南京的轻重工业比重为17.5:82.5;在11400亿元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2000亿元,重工业9400亿元。2012年南京的燃煤总量3528万吨比2011年的3480万吨又有增加,距十二五末3240万吨目标相差甚远。
“根据计划,要求到2017年,燃煤总量下降,但这样的话,发电量必然减少,煤改气的话, 目前气源有限,因此燃煤电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一步步来,要解决污染问题也不可能是几年之间就完成的。”江苏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说道。
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在进行。就拿南京来说,2011年,全市对173家“三高两低”(高排放、高消耗、高危险及低产出、低效益)企业进行整治,其中整体关闭或搬迁的占151家;2012年,又对162家“三高两低”企业进行整治,其中整体关闭及搬迁的占91家;今年继续对141家“三高两低”企业进行整治。
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次雾霾也让国家环保部加紧采取措施。
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正考虑成立由环保部牵头、相关部门与区域内各省级政府参加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以解决京津冀、长三角等跨省区域空气污染问题。同时,北京推出四大举措,不仅将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提上日程,还在在全国率先实施国五排放标准。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南京,不仅计划发展电动公交,甚至开始研究公车限行方案,不惜对公车下手。
2、让国人环保意识更强,加强维权
如果说,20世纪中旬的两次环境保护运动发生在发达国家,那么在21世纪维护空气净洁环境保护运动则发生在中国,这场运动与其说是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不如说是被逼出来的。
以前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你知道PM2.5是什么?”多半公众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现在,公众即使不知道PM2.5的全称,也知晓这是与空气质量指数息息相关的概念。
在雾霾连续多日笼罩下,江苏人网购口罩全国第二。根据某网站最新统计数据,1日至7日内,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份在成交人数和成交笔数方面分别位列全国前三,江苏人成交量106405笔。
如果说上述是对人们维护自身健康安全意识,那呼吁公车限行、要求停止工地作业、减少烟花炮竹的排放量则维护公共环境意识的提高。
此外,不少公民质疑,当许多人用“宅”来躲避雾霾时,那些必须坚守户外的劳动者诸如建筑工、环卫工、交警等是否有保障?炎热夏天有高温补贴,对从事户外工作人员,能否增加一种新补贴“空气污染补贴”?因雾霾致病的,是否全由个人买单? 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反映公共维权意识的觉醒。
3、让科研机构努力寻找雾霾的真正来源
当北方成为雾霾重灾区时,有专家认为污染源于北方工业区的集中和大量煤炭和燃油等石化能源的使用。可是,此次南方雾霾主要波及长三角地区,这些地方既没有那么多大型污染产业,冬天也很少烧煤取暖,为什么也在雾霾的攻势下“沦陷”了呢?
有专家又说,随着近年来汽车数量的增多,尾气排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生雾霾的首恶。那些汽车数量没有北京多的南方城市,似乎也并未幸免于难,这又是为何?
还有某地方官员将南方此次的雾霾归咎为农田大量焚烧秸秆,可与10多年前相比,如今无论是田地的数量还是焚烧秸秆的数量,都已经减少很多,空气污染为什么反倒严重了?
除了这些经不起推敲的观点之外,有环保部官员还称天气因素也可能是雾霾的帮凶。在诸多人为因素尚无法得到证实的时候,从自然气候入手不失为一个突破点,但直到目前,在这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科研论证过程和数据,更多的只是猜测。不可否认,所谓的“静稳天气”的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但这与污染来自何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有人说,南方的雾霾都是从北方吹来的,那北方的雾霾又是从哪吹来的?况且南方的雾霾都是从北方吹来的吗?
这些都是疑问,如何解释,尚无定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表示,预计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完成各地污染物来源分析。不过,“迟到”总比“不到”好。如果最终能通过合理的科学分析找出雾霾真正来源,全国人民摆脱雾霾之苦也算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