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杭州天气新闻

雾霾之下能否公平
发布时间:2014-03-19 13:00:19
浏览量:6061

    雾霾带来公平了吗?

    12月9日,央视神总结“雾霾五大好处”:“让中国人更团结;让中国人更平等;让中国人更清醒;让中国人更幽默;让中国人长知识……”雾霾之下人人平等?这大概就是文章所说的: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
    但“雾霾之下人人平等”真的存在吗?
    为防雾霾,南京河西建环环卫建设公司采购了一批专业防霾口罩。但只发放给办公室管理干部,环卫工人只分到了普通的纱布口罩。公司总经理解释称,因为只采购到少量防霾口罩,考虑到工人人数有近千名,防霾口罩就留给了干部,并不存在区别对待的问题。
    针对防霾口罩只发干部的做法,不少媒体也发表了评论。
    《中国青年报》刊载评论称:“雾霾诚然可怕,它伤害的是环境生态,是人的健康。但特权思维更可怕,它伤害的是社会民心,而且这种伤害是持续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北京晨报》评论文章则表示:“众所周知,如这个环卫处,在一线工作的近千名环卫工人,大多是临时工,或者是编制外的员工,他们在环卫处显然没有话语权。于是,管理层权力自肥,就不可避免。错位发放的防霾口罩,正有着如此的权力魅影。”
    《新京报》亦评论称:“室外最需要防护的工人用差的,好的让干部先用,这行事逻辑真比雾霾本身还可怕。刚有文章说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遗憾的是,这种‘平等’在很多地方都是奢望。”
    可见,雾霾抵不过权力,“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也只是黑色幽默罢了。 

    一线工作者的公平怎么体现?

    当整个城市笼罩在浓重的雾霾中时,为减少雾霾天气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一些市民选择暂停户外锻炼,尽量减少外出,而不少户外工作的劳动者们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的健康和权益该应该如何保障?
    1. 可以发劳防用品吗?
    早在今年初,上海交警部门就曾在全市范围内试用过为期一个多月的“隐形鼻塞”,以应对大气灰尘等颗粒物对一线民警身体的影响。此后,也有部分区交警支队自掏腰包配发了口罩等劳防用品。
但现状是,鲜有交警佩戴口罩上岗。不少人坦言:不是不想戴,而是怕违反着装规范。他们希望能有一个从上而下发布的规定出台,给一个明确指示。
    能否配发劳防用品成为一线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2. 可以发雾霾补贴吗?
    目前交警每天在户外工作时间普遍在10小时以上,管辖的街道与路口多,工作量大面广,成为空气灰霾、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首要受害者,不少人出现了呼吸道、肺部疾病症状等。
    雾霾等高污染天应视作环境灾害天气,就像暴风雨、暴雪等极端气候事件下,能否适当调整上下班时间、或采取停工停课等措施呢?
    对于无法停工的行业,是否可以发放雾霾补贴、增加轮岗换班?

    治理雾霾:如何实现公平?

    1. 公平担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雾霾天气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影响生殖能力、改变免疫结构等。
    随着雾霾危害被反复验证,尽管社会各界对于治理雾霾已经达成共识,但“共同担责”在治霾过程中还显得十分模糊。“共同担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就是公平担责。即对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要做出大的让步,对治理污染有更多能力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提供公共产品的与提供商品的应该公平担责,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要做到公平担责,政府与民众之间更要做到公平担责。
    总之,要想让雾霾治理得以良性的推进,需要有“公平担责”的理念。当百姓为空气治理付出努力的时候,承担更大责任的公共管理者也有必要做出更大幅度的努力;比如在减少摇号指标的同时,要完善新能源车的配套措施,并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比如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扶持发展绿色能源,将生态成果列为官员政绩考核要目。
    2. 治理成本应公平分配
    江苏省环保厅大气办副主任单阳表示,全省范围内,机动车排放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四分之一,而像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占到了大气污染的三分之一。但机动车数量本身并不是雾霾的主要原因,空气污染主要还是与油品和机动车排放设备有关。
    在国外,油品升级的成本通常由消费者、油企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政府的主要责任是通过政策杠杆让三方以合理的比例共同承担上升的成本,同时尽量减少对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的影响。
    治理雾霾不会是免费的午餐,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治理污染的成本不能在政府、石油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得到公平的分配,如果有车族只想着自己的便宜和方便,如果“两桶油”可以享受垄断的超额红利而逃避其环境与社会责任,那么最后的公平就只能尴尬地体现在雾霾面前的“人人平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