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健康,遮蓝天,瘫交通……雾霾这两年成了全民公敌,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逐之于国门之外。然而,能击溃这个顽敌的似乎不是大内高手,也不是江湖游侠,而只有来自塞外的风。“风,是
北京的抹布。西伯利亚,是北京的清洁工。让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快些到来吧!”@老徐时评 在微博上的哀叹既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不堪的现实,也说出了民众的无奈与自嘲。
不过,你可曾意识到,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我没有疯,也从未拿过雾霾的贿赂,甚至在写这篇稿时心脏还隐隐作痛,只是公道话还得说。
首先,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在咱们这个文明古国,各地在千百年变迁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骄傲,加之当代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大规模人口流动并存,传媒又日益发达,于是代表不同地方的人互相看不顺眼,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地域攻击成为“显学”。在雾霾问题上,最初也不例外。或许这跟曝光度有关,或许跟人们“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有关,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首先成为其他地方人民的攻击对象。有人借用清华大学校训杜撰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北京雾霾精神”……各种半真不假的段子,不胜枚举。连外国人也来凑热闹,创造了个“北京咳”的病症,还渲染中外白领因雾霾纷纷逃离北上广的“恐慌”。一时间,大家似乎找到了共同的笑柄和出气筒,人人数落北京,全然不顾首都总体的空气质量远强于
石家庄、
邯郸、
保定、
郑州和
兰州等城市的事实。
这样不好,不实事求是,也不和谐。好在很快全国人民都结成了“抗霾民族统一战线”。雾霾这个敌人十分凶悍贪婪,对神州大地的征服策略不久便由重点进攻改为全面进攻,不但轻取了京津冀,攻陷了东三省,而且突破了淞沪防线,鲸吞华中大地,蚕食渗透西部大后方,甚至在避霾胜地
三亚也抢滩登陆,其推进之神速足以让当年的
日本鬼子汗颜。雾霾所到之处,各
大城市率先缴械,中小城镇和乡村也相继沦陷,居民想找块“敌后根据地”躲躲都难。于是,全国各地人民悲催地发现,大家在雾霾面前是半斤八两,轮流患难,谁也拿不出多少优越感,还是不要相互拆台了。
第二,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不可否认,受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中国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然而,雾霾的强势让一肚子怨气的底层民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准确地说,这种希望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反过来: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当然,有人要说权贵可以买“特供”空气,可以躲在豪车里,可以用这样那样的手段降低自身所受的伤害。但那毕竟是少数人,他们也难以完全隔离于当地空气之外。大体而言,每个人在雾霾面前还是相对平等的。因此,可以说雾霾送来了公平,尽管这份公平如此令人心酸。
第三,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当全世界都吹捧中国的经济奇迹时,当全社会都醉心于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时,雾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获得并非没有代价,而清洁空气对幸福感的保证是金钱买不到的。我们的课本曾经信誓旦旦:中国“绝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雾霾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多年来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强调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好事,相信刺鼻的雾霾能给我们足够的忧患意识,让我们亡羊补牢,调整公共政策和生活方式,最终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四,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中国人的可爱和可敬之处在于坚韧,在于乐观,在于困难中保持幽默的能力。正如前文所说,“自强不吸”的中国人谈笑间编了很多关于雾霾的段子:司机开车追尾,向前车车主说,人潮人海中,能碰到你,这不是缘分,是雾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到公园约会,等了半天没见女友来,一打电话她说她也坐在那个椅子上,我一摸身边还真有一裘皮大衣美女,亲了一阵后,发现是条哈士奇……不气馁,才能幽默。吐槽是一种能力,调侃是一种态度,苦中作乐能为重新出发铺平精神道路。雾霾激发了中国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战胜雾霾的力量源泉。
最后,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作为全民公敌,雾霾自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不论你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还是孟非那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者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网友,不论专业不专业,每个人都有权谈论雾霾,因为谁也躲不开它。在争论和谈笑间,我们的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历史知识都有所进益,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雾霾,你知道什么是PM2.5吗?你知道做饭、烧烤是造成雾霾的幕后黑手吗?你知道
英国伦敦60多年前的雾霾曾夺去1.2万人的生命吗?你知道haze(烟雾)和smog(烟雾污染)这两个单词吗?
如果说这些都是雾霾带给我们的恩赐,那么代价也太大了。风在吼,霾渐散,希望这风只把浊物带走,给我们留下团结的民族、平等的社会、清醒的头脑、幽默的精神和求知的热情——让它们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我们就能更有信心地应对环境和其他挑战。